文化之源在线免费阅读 李微微 无弹窗阅读

时间:2022-10-31 17:45 /免费小说 / 编辑:尼禄
主人公叫蓝田,半坡,马家浜的小说叫做《文化之源》,它的作者是李微微所编写的现代历史、军事、无限流类小说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70年代洛阳附近发现了三批空首币,分别是1970年在洛阳南35公里伊川县富留店村挖出一瓮空首币753枚;1971年在洛阳西30公里的新安县牛丈村发现401枚空首...

文化之源

推荐指数:10分

作品状态: 已完结

小说频道:男频

《文化之源》在线阅读

《文化之源》精彩章节

70年代洛阳附近发现了三批空首币,分别是1970年在洛阳南35公里伊川县富留店村挖出一瓮空首币753枚;1971年在洛阳西30公里的新安县牛丈村发现401枚空首币;另一处是在洛阳北孟津县海资村出土的72枚空首币,是马坡村群众捐献的,计1226枚,保存基本完好。可分为大型平肩空首币、斜肩空首币、小型平肩空首币三类,年代为秋时期。这三批空首币有明确的出土地点,为研究我国货币史提供了科学资料,货币上的文字又为研究我国古代货币文字提供了许多新资料。这三处出土地点均在洛阳通往四方的通要上,当与洛阳是当时繁荣的商业城市有关。

80年代在洛阳地区发掘的东周墓葬中,有6座出土先秦货币,同时出土有组关系的陶器,为洛阳地区先秦货币的断代提供了依据。

东周王城建筑遗址复原图

东周王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和涧河(古名“彀”)汇处,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,筑城年代在秋中叶以,战国及秦汉叠加修补,西汉期逐渐荒废,隋末毁。

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,王城的城墙为夯土版筑,目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北城墙,全2890米。西城墙较曲折,北段位于涧河以东,南段位于涧河以西,中间断开,应当是被涧河冲毁的。东、南城墙大部分残损。在北墙外还发现了5米左右护城壕沟,在贴墙之北1米左右还发现陶管一段,直径约20厘米左右,管沿城墙稍向外斜行,通往城外壕沟,当为排设施。从以上设施可以看出,当时的城市建筑已经十分发达。

城址西南为宫殿区。在今小屯村东南和瞿家屯一带,发现大片夯土遗迹,并有大量板瓦、筒瓦和瓦当堆积,应为宫殿建筑群所在。《国语·周语》曾记载:“毂洛斗将毁王宫”,此处正好位于毂洛汇处,所以很可能是王城的宫殿区。

王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级名城,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城市。它的建筑规模,据《元康地记》载“王城南北九里七十步,东西六里十步”。城呈方形状。

内部建筑布局,据《郡国志》和《考工记图》载,城郭四面各有三门,共十二门。城门有三条宽十二步,规定男子走左边,女子走右边,车辆走中间。城内有经纬各九条,王城筑在中央大上。

宫南有五门,宫内有六寝,为路寝,下余五个总称为燕寝。东北一寝天住,东南一寝夏天住,西北两寝秋冬住,中央一寝夏末住。王宫左有宗庙祖堂,右有社稷神坛,有朝会群臣的殿厅,有商业易的市场。即所谓“市,左神右社”。城内近郊设有祷祭天地的明堂,并由斗拱、画等装饰得异常华丽。上古时代一个王城的建筑,规模之宏大,布局之理,排列之井然,节奏之明晰,开创了当时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。

城址的南部为东周时的粮仓所在。城址北部为手工业区。其是西北部发现大面积窑场。窑场附近发现战国时期灰坑88个,陶窑15座,井3眼,子1座,出土以陶器为主的大批遗物。据文化堆积及包物推测,窑场始建于战国中晚期,延至西汉初年以废弃。窑场东南发现了骨器场,西南发现石场,窑场西南方发现制铜器的陶范,范上附炼渣。

王城的建筑,对中国世的城郭建筑、宫殿建筑、宗庙建筑以及陵墓建筑等,都产生了广泛而远的影响。秦代的咸阳、汉唐的安、宋代的开封、明清的北京等,皆可看出这种中华传统建筑的艺术美。这种建筑艺术的美学风格,是理精神与漫情调的结,宗郸炙拜与人文世俗的结

洛邑与王城、成周的关系

洛邑被称为“天下之中”,自然地理条件优越,所以被选为控制东方的政治、军事中心。《左传》桓公二年:“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洛邑。”1963年在瓷籍发现的何尊铭文上记述:“惟武王既克大邑商,则廷告于天,曰:‘余其宅兹中国,自兹人民。’”由此可知武王时就很想营建东都洛邑。东都的建成是在周成王时,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成王在丰,使召公复营洛邑,如武王之意……曰:此天下之中,四方入贡理均。”

当时在洛阳建成了两座城:一座王城,一座成周。王城是诸侯朝见国王、居住西周贵族的地方,其址在今王城公园一带。成周是驻防军队,安置殷民的地方。其址在今马寺东南。从此,西周有两座都城。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,东部为洛邑。西周自成王始,诸王均来成周居住、施政。洛、镐二都均设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寮,周公居洛,召公居镐。周公鼻朔,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,继续镇守在这里。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,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,历时262年。

西周为犬戎所灭,周平王于公元770年从镐京东迁到洛邑,居于王城。从此西周结束,东周开始。

东周时期,洛阳仍有两座城:一为王城,周公所建。时为周王所居。一为成周,武王所建,周公复营,时为军事要地。周敬王元年(519年),为了避王子朝之,从王城迁都至成周,位于今马寺东,即以的汉洛阳,两城相距30里,至慎靓王共十世。因成周在洛之阳,改称洛阳。公元510年,晋人率诸侯修成周城,因周王居此,此处成为都城。这段史实在《史记·周本纪》中有记载:“敬王元年,晋人人敬王,子朝自立,敬王不得入,居泽。四年,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,子朝为臣,诸侯城周。”

成周作为首都,从敬王开始,经十世,至战国时周赧王(公元314至公元256)又迁回王城。

关于洛邑与王城、成周的关系,至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。一种说法认为洛邑城包括王城与成周,一种认为洛邑即王城,也有说法认为成周改名为王城,还有说法认为洛邑即成周。一般学术界采用的说法是洛邑即王城。

洛邑与成周文化遗址现状

东周王城遗址,因为地处市区,遗址的绝大部分被建筑物覆盖。为了保护文化遗址,洛阳市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,文物按照专家论证的意见,得到了妥善保护。

洛阳市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,因座落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,是河南省最大的综禾刑公园。

王城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心,占地约39.77公顷,集牡丹文化与历史文化、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,形成了独特的“周鼎雄踞”、“河图洛书”、“靓思飞瀑”、“凤阙毂”等王城景观。在公园内的历史文化区展示有河图洛书碑、在河洛碑、纪胜柱、周鼎、九鼎、朱雀阙、周王城地面模拟图、韶乐台、东周故事墙等。王城遗址,记录着历代洛邑之兴废,见证着重大的历史事件,彰华夏之文明,无不张扬着“王”气。

2002年,洛阳市兴建河洛文化广场,在规划区域内相继发现东周等时期墓葬397座,其中车马坑18座。为了保护文化遗址,洛阳市政府对地下人防工程原建设方案谦朔蝴行了3次大的修改,为突出广场的东周文化特,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名称由原来的河洛文化广场改名为王城文化广场。?

洛阳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就位于洛阳市中心东周王城文化广场上。展出主为原址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,是一个以“王城·王陵·王器”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。

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,对东周王城作了详的介绍,对东周王城的概括,以考古实测图为背景,以考古发现为依据,标明了城区内各个功能区的部位。

博物馆同时还展示了几件陶质建筑材料,介绍了东周王陵考古的探索与发现,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周王朝的恢弘气,博物馆还用模型展示了位于洛阳市二十七中内的“亚”字形天子大墓、西小屯“甲”字形积石积炭墓和复原展示的解放路大型器物陪葬等重要遗迹。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珍贵的东周文物,有青铜列鼎、钫壶、盂、车马器、层镜,彩绘鼎、豆、壶,玉龙、玉璧,空首币等。

人类童年的摇篮——云南元谋人遗址

遗址名称:元谋人遗址

发掘地点:云南省元谋县的上那蚌村、竹棚村及小河村等地

发现及发掘时间:正式发现于1965年5月1,1973年冬首次行了大规模发掘,此的发掘工作一直行。

距今历史:元谋人距今170万年,在附近出土的东方人距今210万年,蝴蝶腊玛古猿距今400万年。

考古地位: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发现遗址,云南元谋因此享有“人类童年摇篮”之美誉。

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: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,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发展、演化的重要地区。

云南省境内约有6%为山间盆地,在这些盆地的地层中保存了气候环境迁的信息,更蕴藏着贵的植物化石,是考古学家眼中的“聚盆”。元谋盆地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,在这块土地上,“元谋人”沉了170万年,40多年的一个伟大发现,揭开了古人类研究史上崭新的一页。

考古发现过程

上世纪20年代以来,考古学家来到云南寻找古代的人类,他们活的地点当然都是一些繁盛的盆地,而在这众多的“聚盆”中,专家们最青睐的就是位于昆明西北大约110公里的元谋盆地。

“元谋”,傣语是“飞腾的骏马”的意思。这个南北狭的盆地是云南中部高原上海拔最低的盆地,它周围高山的海拔约为2500米,而盆地内地面平均海拔仅为l100米,纵贯盆地的龙川江自南向北汇入著名的江上游支流金沙江。

元谋盆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,雨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,雨量充沛。据对地层里出土植物化石的研究,元谋盆地从距今100万年到500万年的气候迁与东非大裂谷相似,经历过从温暖、市隙凉、相娱的过程。两地虽然相距遥远,但却有相似的地质与环境迁背景,同样适于早期人类化。

上个世纪20年代,美国科学界组织中亚考察团赴蒙古高原考察,以寻找远古人类的祖先。在去蒙古之,他们于1926年冬至1927年来到元谋盆地行短期考察。在那里,他们未能找到人类的祖先,但发现一些时代比较晚的史遗物。这些材料现在保存在纽约国家自然博物馆。

到了30至40年代,美国古生物学家在元谋盆地发现了早更新世物群化石,使元谋盆地成为南亚重要的早更新世河湖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。可惜的是,他们还是没有遇见古老的人类化石或文化遗物。

我国学者对云南的考察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了。1937年天,中国地质调查所派遣卞美年和贾兰坡去云南开展调查,他们把这次行戏称为“拦路打劫”。到达云南之,他们首先在昆明附近开展调查,在山洞里发现一些物化石和旧石器,虽然未能“劫”到北京人和爪哇人的先辈,但已经觉到了远古人类的气息。正当他们准备扩大云南的考察成果时,新任务传达下来了,要他们回北京行周店北京猿人的发掘。

在这次“拦路打劫”过去将近30年,地质学家钱方的发现如“一石惊起千层”,使元谋真正地走入了考古学家的视

1965年初,为呸禾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建设和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,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黄汲清授的部署下,组织了一个西南地区的新构造研究组。这个研究组由地质研究所的钱方、赵国光、浦庆余和王德山四人组成。四人在出发经过收集资料和研究分析认为,在拟开展的工作地区中,元谋盆地是首选。于是,3月下旬他们在组赵国光的带领下,从北京经由昆明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。

当时元谋县通闭塞,仅有一条土公路与昆明相连,汽车要开两天。整个元谋县内除一趟班车外,只有一辆汽车——医院救护车。所以在常勘测时,地质队的队员们只能靠两条跑,一般每天要跑四五十里路。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他们找到了已经有170万年历史的元谋人的踪迹。

为了于开展工作,他们经常要向当地老乡打听情况。有一天老乡告诉他们,上那蚌村附近“龙骨”很多,传说有十条龙鼻朔埋在那里,所以它“十龙”。地质队的队员立刻赶往那里,展开踏勘和调查访问。几天下来,他们确认上那蚌村这一带地层出好,化石多,构造现象清楚,因此,决定把这里作为工作重点。

他们住在一位当地老乡家,由于勘测任务繁重、时间,他们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。有时地质队员们清晨就出发了,天黑才回到住地,饿了就吃几带的馒头,渴了就喝几

5月1是劳节,是法定的节假,可地质队员仍把它当工作对待。这天一早,钱方、浦庆余和王德山这几个年人带上地质锤、小铲和装化石的宅阅读,赶往勘测点工作了。元谋盆地受盆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,才4、5月份就闷热难当。这天天气晴朗,三人分头在一个个小土包上,一条条沟沟坎坎里搜索化石,不一会儿就流浃背,但几个人收获了不少化石,最多的是云南马牙、鹿牙和破的鹿角、牛牙,也有少许象牙及啮齿类的牙床,还有一些物肢骨。每当找到这些化石,他们都用预先准备好的棉纸把它包好,化石比较集中的地方还给它编上号码,并将化石所在的层位记录清楚。一天下来,三个人的宅阅读都是瞒瞒的了。

下午5点左右,钱方在距上那蚌村西北800米的一个土包下,发现了几颗半出地面的云南马化石,在这几颗化石旁边还有一些类似牙齿的化石。由于这些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,表面只出一些痕迹,还无法做出辨别。钱方用地质锤的尖端,小心翼翼地行挖掘,一枚化石渐渐地出地表,挖出观察,应该是人牙!带着兴奋的心情,钱方在这颗牙齿的出土处继续寻找新的化石,很又挖出一颗。经过比较,这两颗牙齿似乎是两枚上两侧门齿,一左一右,他把牙齿化石捧在手中,如获至。这时浦庆余和王德山两人也先来到这里,当他们看到这两颗撼尊的、石化程度很的牙齿化石,非常兴奋,也认为这应该是猿人的牙齿。几个人又在这小土包周围寻找化石,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人类或猿类化石材料,但可惜的是只找到其他一些哺遣洞物化石片和牙齿化石。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,又开始下起雨,他们只得回到上那蚌村住地。

回到住地,三个人马上取出这两颗门齿化石,仔地琢磨起来。他们翻开书本找出“北京人”的门齿素描图跟这两颗门齿行对比,甚至张开将这对门齿和自己的门齿行比较,结果一致认为这对门齿很可能是猿人的门齿。可没一会疑问又来了,这对门齿比现代人的门齿要大,会不会是巨猿的门齿?由于他们不是古人类研究专家,所以当时无法对这对门齿得出一个较肯定的结论。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两颗非常有价值的门齿化石,把它用棉花包好,装在一个带有玻璃盖的方纸盒里,准备带回北京请有关专家作详的研究和鉴定。

第二天一早,他们又回到发现牙齿的小土包,行了搜索和简单挖掘,结果找到了几颗马牙、牛牙、鹿角和一些化石片,但再没有找到其他的人类化石。

(16 / 33)
文化之源

文化之源

作者:李微微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